——写在福建省光彩事业促进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之际
来源:《福建日报》 作者:陈娟 发布时间:2013-7-22
光彩事业是一项温暖人间、受人赞颂的事业,是民营企业家报效社会、体现精神追求的重要平台。福建省第三届光彩事业促进会已经走过了五年的历程。五年来,省光彩事业促进会与民营企业家们携手共进,以扶贫、公益、慈善三大光彩工程为载体,推动我省光彩事业蓬勃发展——
据不完全统计,全省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实施光彩事业项目2668个,投入资金79.96亿元,吸收就业20.142万人,带动26.796 万人脱贫致富。
数字背后,光彩事业的领域不断拓宽。扶贫济困模式创新不止、光彩品牌亮点闪耀、援疆工作和组织建设方面取得卓越的成绩。
伴随着辉煌,一篇篇由省光彩会与企业家们共谱的光彩乐章真情流淌,久久回响——
汶川大地震、青海玉树地震、四川雅安地震、闽西北特大洪灾……广大闽商慷慨解囊,给受灾企业送去救命资金,为家园重建鼎力相助,带去新生的希望。
面临失学的孩子拿到光彩助学金,来信动情地说,“我们得到的不仅仅是资助,更是一份生活的勇气”。
……
贫困的家庭,通过项目资金、就业的帮助走上了幸福之路,愁眉不展的脸上露出了笑容。
……
光彩事业的一场场活动,激动人心。光彩事业的一个个项目,带来生机。光彩事业的一项项成就,赢得社会的高度赞誉。福建省光彩事业五年路得到省委、省政府的充分肯定,获得了中国光彩会的表彰。
大道无穷 创新不止
“实施扶贫开发,促进共同发展。”这是省光彩会始终坚持的主题任务。
面向“老、少、边、穷”地区的扶贫事业,包罗了开发资源、兴办企业、培训人才等内容,是一项系统的慈善工程。
授人以鱼,不如授人以渔。秉持这种理念,我省光彩事业运用民间渠道,采取市场化方式,深入推进“同心?海西春雨光彩行动”。与此同时,创新不止,探索出了民企联村、农业产业化拉动、非农产业带动等多种模式,走出一条利民利企共同发展的扶贫新路。
通过帮扶,甩掉“贫穷”大帽子,南平市光泽县鸾凤乡大羊村的村民是获益者和见证者。
以往,大羊村高家坑组的村民大多外出打工谋生计。2009年,南平市工商联发起民企联村活动。随着福建省圣农实业有限公司投资2400万元、占地70亩的现代化的养鸡场在高家坑建成投产,村民们摇身变成产业工人,在家门口就能上班拿工资了。
农民得到就业岗位,企业获得发展必需的土地资源、劳动力等要素。企农实现双赢、联利连心。
不止南平,如今多种形式的扶贫济困活动在八闽大地遍地开花。
福州的“榕商联村”、三明的“商会苏区行”、香缤集团有限公司许明金在省光彩会第1位设立5000万元专项扶贫基金……全省各地光彩事业做法迭出;南平的圣农集团、漳州的紫山集团、厦门的银鹭集团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,熟练运用“公司+基地+农户”和“订单农业”等模式,把资金、技术、人力、物力投向农村,省光彩会倡导的民营企业家“上山下乡”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出了丰硕成果,实现了企业和农村的双双发展。
“造血式”扶贫是省光彩会积极推动的又一项活动,主要在龙岩、宁德、三明、南平等市的32个县开展。采取给资金、给技术、找项目的方法,帮助数千户农村贫困家庭找到短、平、快的生产性脱贫办法,帮扶对象户年均可增收2000元-8000元,扶贫效果显著。
特色项目 亮点闪耀
创品牌、保品牌,不仅是对企业经营的要求。我省光彩事业在蓬勃发展当中,也同样重视品牌效应。
以民生为先,促进共建共享。五年来,省光彩会团结引导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创建了一批特色鲜明、影响广泛、效益显著的公益项目,不断推进统一战线“同心”品牌建设。
“光彩助学”活动,是“同心”品牌中的一块金字招牌,重点帮扶苏区、老区、少数民族地区贫困新入学大学生。
去年8月份,“同心?海西春雨光彩助学助教”捐助仪式在福州举行,参与活动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总计捐助金额141万元。这笔资金用于捐助来自三明、南平、龙岩、宁德等4个设区市老区、苏区、少数民族地区的256名贫困大学生以及政和县、连城县、霞浦县的26名困难教师。
春节前夕,这批受资助的学生有不少人给省光彩会的工作人员寄来节日的贺信,介绍了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情况。来自南平光泽县的邓智龙同学诚挚地写道:“我也要像你们一样,关心需要帮助的人。让他们知道,即使遇到困难,背后还有很多人和你在一起。”